《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百度云网盘下载.阿里云盘.英语中字.(2021)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百度云网盘下载.阿里云盘.英语中字.(2021)插图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又名: 内心之火:献给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的安魂曲 / Au coeur des volcans: Requiem pour Katia et Maurice Krafft
资源下载: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网盘,百度云盘,夸克下载,阿里网盘,迅雷网盘,百度网盘,mp4磁力电驴ed2k,百度云115网盘下载
更新日期:2023-01-20
编剧: 沃纳·赫尔佐格
主演: 沃纳·赫尔佐格 / 卡提亚·克拉夫特 / 莫里斯·克拉夫特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瑞士 / 美国 / 法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2-06-26(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节)
片长: 84分钟
IMDb: tt19383190

今年年初,萨拉·多萨执导的纪录片《火山挚恋》(爱情之火)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得好评,最终获得美国纪录片竞赛单元最佳剪辑奖。这部电影还在今年夏天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放映,讲述了火山学家克拉夫特和他的妻子致力于火山研究,与100多座火山近距离接触,最后为它们而死的故事。无独有偶,德国传奇电影大师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今年不仅有一部火山题材的纪录片《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以下简称《心火》),而且恰好以克拉夫特夫妇为主角。虽然萨拉·多萨和赫尔佐格都剪辑了大量克拉夫特夫妇拍摄的电影,但可以说他们制作了两部风格和内容完全不同的电影。

赫尔佐格这几年不止一次和其他创作者“碰撞”,《心火》是最悲剧的一个——同样的主角,同样的结局,甚至同样的素材。可惜他关注的另一个故事被先拍成了电影,就是《小野田的丛林万夜》,去年入围戛纳电影节“一个关注”单元。赫尔佐格在今年年中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暮色世界》(暮光之城),故事讲述了二战期间小野田博郎被派往菲律宾的鲁邦岛作战,随后任务失败,他躲在丛林中,30年来一直拒绝接受日本战败的消息。有趣的是,如果你回看电影《小野田的丛林万夜》,你会发现里面确实有几个瞬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赫尔佐格,尤其是丛林中不知从哪里射来的箭,很可能是受《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然而,虽然是同一个故事,但作为观众/读者,我们其实不必担心赫尔佐格,因为他总是有自己特殊的担忧,这种担忧从他职业生涯的最开始就一直延续着:赫尔佐格非常关注大自然强大而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往往能在一瞬间将人吞没。比如上面提到的《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就描述了南美的土著是如何轻而易举的把一个放在热带雨林的阴影下。在这部电影中,土著人很少出现。“文明”需要对抗的不是具体的“野蛮”,而是深不可测、危险重重的电影。之后,《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1979)描述了一场势不可挡的瘟疫,展现了一股可以压倒一切的巨大自然之力。原版默片《诺斯费拉图》中的恐怖涂层完全是赫尔佐格打磨的。

同时,赫尔佐格也非常擅长描述和记录人类世界中尼采意义上的“超人”。他们有强烈的自由意志,喜欢亲近甚至挑战自然。当然,大部分是失败的,极少数与自然有关。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殖民主义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他较少关注制度问题和文明的碰撞,而侧重于描绘人自身的意志及其与自然的角力。比如《陆上行舟》的主体就是一个疯子菲茨·卡拉多想要运船翻山越岭的故事,但是在战胜了山之后却无法战胜河,最后只能在各种意义上被打败。在赫尔佐格的作品中,最接近“成功”的一部是另一部纪录片《希望的翅膀》,他在这部纪录片中拍摄了一位在飞机失事中幸存的女性生物学家,而他在几十年前几乎登上了那架飞机,飞机失事的地点距离他拍摄《阿基尔,上帝的愤怒》的摄影棚只有几公里。赫尔佐格用自己的作品序列形成了一个命运多舛而又有趣的对应:虚构的人在丛林中被淹死,而真实的人却奇迹般地从雨林中幸存下来。

《心火》绝对可以归类在赫尔佐格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电影框架中,而这一次的主人公也和以前一样,没有逃脱自然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克拉夫茨夫妇很难不让人想起他在近20年前拍摄的另一部纪录片《灰熊人》(灰熊人),主人公在灰熊发情期无缘无故地回到栖息地,最后悲惨地死在荒野中。《火山人》和《灰熊人》有一些相似之处,就像是一种不是事先安排好但终究会到来的缘分。赫尔佐格也许不会有意识地选择这样一个人来创作,但至少他会不自觉地被这样一个人所吸引。为了营造悲剧的命运感,赫尔佐格在处理素材时大量使用了古典宗教音乐(尤其是安魂曲)和瓦格纳的歌剧片段。

莎拉·多萨的处理方式非常不同。如果说《心火》的出发点是人与自然力量对比的极度悬殊,那么《火山挚恋》的出发点则完全是卡夫夫妇。影片从一开始就讲述了他们如何因为对火山的共同热爱而走到一起,然后把他们描述成一对不离不弃的神仙眷侣;用大量篇幅展示两人的性格,尤其是她的丈夫莫里斯·克拉夫特(Maurice Craft):幽默、豪放、注重行动的冒险家。莎拉·多萨和她的编剧们赋予了火山学家们许多美国主流纪录片不可或缺的“个性”和“意义”。这种天赋实际上并非来自克拉夫特夫妇拍摄的任何火山图像,而是来自创作者对他们之间关系的诠释。莎拉·多萨甚至单独制作了一部动画,只是为了配合她那有点鸡汤味道的画外音解说:“在人类存在的两百万年里,两个微小的人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生。他们爱同样的东西,这种爱让我们更接近地球。”

有趣的是,赫尔佐格似乎并不这么认为,至少他认为没那么简单:在《心火》的开头,他似乎刻意强调了他们去日本云仙岳山时的“危机”紧张,因为他们在是否去另一座火山的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这种画外音恐怕不仅仅是纪录片创作者还原真相的道德感所致,更重要的是妻子卡蒂亚的妥协结束了他们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也致命地导致了他们的死亡,从而回归到赫尔佐格创作生涯中的一贯表述。似乎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赫尔佐格并没有对他们的关系发展太多,尤其是拒绝对他们的关系给予太多的爱情想象。对他来说,将他们聚在一起的是他们对自然的绝对好奇和敬畏,以及后期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人道主义立场;爱情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明显处于从属地位。

从本质上来说,萨拉·多萨和赫尔佐格不同的基本思想可能与生产有关。一个是国家地理拍摄的,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署名权的实现而拍摄的。因此,前者需要成为一部电视科教纪录片,以娱乐化的方式对火山的类型、它们的旅程、它们的精神之路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让观众实现对人与自然的双重热爱。后者几乎完全拒绝了科普的话语,选择了直接介入影像,让克拉夫特夫妇拍摄的电影自己说话,让观众通过他们的眼睛知道这所谓的“爱”是什么。当然,赫尔佐格并不是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给我们展示一堆乱七八糟的材料,而是用最简单的笔墨勾勒出了他们事业的大致轮廓,然后指出他选取的材料根据他游历七大洲的经历,展现了克拉夫特夫妇无与伦比的独创性。如果说《心火》里有一句核心的话,那一定是:“我们无话可说,但怀着敬畏的心看着这些影像。”

创作理念的差异必然表现在两位导演对形象建构的不同方式上:前者围绕人物,后者围绕自然;前者依靠快速剪辑,力求生动、幽默、具有可视性,后者选择尽可能不打扰观众的目光。最终,莎拉·多萨要求我们被他们的关系和对科学的奉献所感动,她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目标。赫尔佐格锚定了岩浆和尘埃,理解了克拉夫特夫妇制作的图像中蕴含的雄伟力量,也实践了安德烈·巴赞关于电影是现象学的论断。

其实《心火》并不是赫尔佐格第一次拍摄火山题材的电影。他在2016年上映的纪录片《进入地狱》(进入炼狱)让镜头跟随他参观了著名的活火山,而克拉夫特夫妇已经出现在这部影片中。不仅如此,赫尔佐格的勇气不亚于任何火山学家。早在拍摄纪录片《苏弗雷火山》(La Soufrière,1977)的时候,他就和拍摄团队深入到几乎被疏散的法国瓜德罗普岛,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看似无所畏惧,内心宁静平和的老人——另一个“超人”。应该说,所有这样的“超人”都是赫尔佐格的知心朋友,只有他们才能看到常人无法想象的陌生。克拉夫特夫妇是我们见过的这种奇怪的人的最新代表。通过他们的眼睛,赫尔佐格可以踏入比地狱更深的炼狱,在那里他可以获得只有纯洁的眼睛才能捕捉到的影像。

或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赫尔佐格最好的电影(无论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往往都是“科幻片”,尽管其中大部分可能没有科学幻想的品质。他的科幻在于奇观与想象的奇妙结合:作为世界上的一个普通个体,我们不禁惊叹于《在世界尽头相遇》中被他描述为“水下教堂”的海冰下的奇观,不禁被《白钻石》中漂浮在雨林上的圆形气球所感动。同样,在《2001:太空漫游》之前,人们绝不会想象到猿人的断骨和深空飞船之间的联系,直到被库布里克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跨越数百万年的人类历史的宏大蒙太奇。赫尔佐格和库布里克都有将影像和画面结合起来的想象力,这是电影创作者非凡而天才的诗意。归根结底,他们都是诗人。

对他来说,这对夫妇不仅是火山学家,还是诗人、艺术家和电影创作者。他需要做的,是让人们看到自己未竟的事业,而不是让这些美好的,甚至充满信仰的自然场景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这是他表达敬意的方式:向克拉夫特家族和自然本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