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散的成长秘笈》百度云网盘下载[MP3/265.68MB]

《牛散的成长秘笈》百度云网盘下载[MP3/265.68MB]插图

创业型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三个要素:一是市场的需求,既要关注当前需求,也要关注潜在需求;第二,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创新,技术要兼顾成本和远见;第三是资金的支持,既要关注资金的实际价格,也要关注资金的后续价值。投资银行机构会在业务和管理上给企业很多帮助,还会带来品牌效应,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前期:不要等缺钱了再找融资。

 

创业初期是最痛苦的。万事开头难,无论是尝试技术还是探索模式都非常困难。新技术的拓展完全取决于创业团队“新技术一定比现有技术更好”的信心。有时候,设计出来的新产品功能比市场需求更全面,但特色不够突出。试图搞清楚市场需求,创造一个新的模型,有时候会让模型过于复杂,难以推广。对于创业来说,一个好的开始很重要。

现阶段最困难的是如何获得外部资金。很多投资者希望看到企业再投资到一定规模,可以降低风险。但是在这个阶段,也有一些公司可以拿到很多钱,因为他们可以很简单的说明未来,他们接触的投资人也在往这个方向思考。双方碰撞在一起,加上投资人对创业者的信任,他们愿意尝试。天使投资就是这么一个逻辑。

初创企业前期可能不缺钱,项目还能顺利运行,但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前期企业需要提前联系出资方,而不是等到缺钱的时候。

所以,初创企业要在早期跟踪一些可能对公司业务感兴趣的投资公司,不要在公司自身有融资需求的情况下,做了很多PPT才向投资人展示,很难打动投资人。而投资者要通过长期接触获得信任。比如企业向银行贷款,需要资金的时候不应该去找银行,而应该在结算的过程中与银行保持联系,向银行介绍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会相对容易地批准信贷。和投资者打交道也应该如此。企业要不断和更关心公司经营方向的投资人沟通,让投资人看到你说的和做的越来越接近预期,投资决策会更容易。

早期成长:对未来预测的合理评价

 

创业者在成长初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预测和评估企业未来的成长速度。最后一个阶段是事情能不能做的问题。这个阶段是一个事情能多快完成的问题。企业已经在技术和模式上进行了初步尝试。有了客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被更多的客户接受。如果创业者对未来的评估相对准确,对融资和发展都有好处。但经常出现的问题是,预测过于乐观或过于保守。预测过于乐观,资源配置快于业务增长,导致招人多,各种投入多,目标反复无法实现。阶段性目标达不到,会伤害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对创业者的信任,二是团队的积极性。团队的积极合作通过一个目标和一个目标的不断实现而获得动力。如果目标定得很高,没有希望实现,大家都会灰心丧气,对积极性伤害很大。预测太保守,竞争对手占了上风,所以总觉得力不从心,团队成员会觉得公司比别人弱。

 

这个阶段是发力的准备阶段。如果各方面都很扎实,可以为接下来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了创业团队对大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评估能力。作为创业者,每个人都有一个宏观目标,比如成为行业的领导者,然后把企业做大,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这是大方向。创业者应该主要关注每年甚至每个季度的R&D和销售业绩,包括已经发展了多少客户,这些都是一步步实施后才能发展起来的,同时享受创业的乐趣。

 

企业在成长初期获得外部资金的难度要小于前一阶段。但未来的增长速度和可能的规模仍有很多不确定性。投资人和创业团队往往对下一阶段的成长速度有不同的看法。通常团队是乐观的,投资人是保守的。建议团队适当降低一些预期,提前找到适合自己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投资人,对公司发展有利。长时间不融资也会影响公司在市场上的形象。投资圈子比较小,他们会互相交流行业信息。投资人之间的积极沟通有利于企业融资,反之不利于我们融资。所以创业团队要合理评价自己。估值过高,创业团队压力更大,估值过低,创业团队吃亏。如果后期进展顺利,投资人会找上门来,你要提前对接投行。

 

晚期增长:平衡利益

 

成长后期是企业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技术已经被接受,商业模式已经被采用,市场已经被培育,竞争对手已经出现,甚至不止一个。这个赛段有点赛跑的味道,过程中稍有失误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越。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公司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公司文化的形成,重大决策是不是核心团队和主要执行团队讨论形成的,或者决策是不是少数缺乏充分讨论的人做的,都是后续执行是否到位的关键。

第二,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重新优化非常重要。在进行大的投资之前,需要做进一步的论证。现阶段在市场拓展、广告推广、大规模招聘人员等方面要谨慎。如果我们过于分散注意力,效果就不好了。

第三,融资要谨慎。融资多了,创业团队股份被过度稀释,融资少了,资金不够,效果不明显。也有可能是前几轮投资人认为估值涨幅不大,表示反对融资。除非是市场热门项目,否则不会受到这种混乱的影响。

第四,公司的估值是一个新课题。成长初期,判断估值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创业团队,一个是投资人。即使之前有天使投资,因为他们的价值增加了很多,通常介入的也比较少。在成长的后期,企业比以前的投资者对估值有更多的判断。以前的投资者通常在这个时候是矛盾的。他期望新投资者验证之前投资的价值增加,但是估值高,新投资者通常想要一些调整条款,对之前投资者不利。如果之前的投资人这次想跟,希望估值不要太高,不要给自己“抬轿子”。价格高的时候,创业团队心情会很好,但是承诺的目标压力也很大。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小有成就的创业者的心态和对未来的评价。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包括“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消费升级的过程、升级后品牌的作用”、“创业团队观念的转变”,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公司价值的看法。因此,处于成长后期的公司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思路,既能紧跟潮流,又能充分体现公司的价值。

第五,看清自己的定位。在成长的后期,企业会很快发展到IPO阶段。除了业务发展的前景,市场的大小,利润,现阶段公司的估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公司的行业地位。未来业务的市场集中度越高,行业地位就越重要。比如滴滴这样的公司,业务结构非常强大,所以最后市场上可能不会剩下三家同样规模的公司。总有两个大公司和两个小公司。所以,一定要看自己的定位。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价值观。以高考为例,一个是考试成绩,一个是在考区的排名。考试成绩每年都有变化,排名相对准确,排名决定了去哪所大学。

创新要把握政策鼓励的节奏

 

在企业创新领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和潜在市场需求,二是政府对潜在需求的鼓励和转化。首先要明白的是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二是政府提倡、鼓励、促进某一行业发展的导向。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节拍。

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通常有这样一个规律:政府号召、倡导、出台大规模的鼓励政策;刚开始只有少数企业参与,大部分企业观望;然后看到少数企业有了进步,大部分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由于进入者优劣不均,问题逐渐显现,社会上出现不同声音,政府开始收紧或暂停激励政策;然后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完善政策。企业创新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企业应该把握在哪个阶段进入。

初创企业的私募融资,既难又容易。关键是要熟悉行业情况,把握企业定位,了解投资方的诉求和优势,协调平衡融资过程。提前对接投资机构,未雨绸缪。